农村疫情防控薄弱,杨玉成委员:建议配齐农村疾控专业人才
2021-08-06 21:52:14 作者:佚名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从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民盟河北省副主委、河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提交了题为《关于加强农村疫病防控能力建设的建议》的大会发言。
杨玉成指出,2021年年初,各地出现零星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分布呈现局部高度聚集性,感染者主要来自农村地区。这说明农村地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必须迅速补齐防控短板,提升农村疫病防控能力。
为此,杨玉成建议:
一、提升管控能力,补齐防控短板。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加上节日前后走亲戚、逛集市、办喜宴、爱串门等,容易成为冬季疫情暴发的风险点。
建议:一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针对农村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管控红白喜事,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取消不必要的文化、商贸、宗教活动,必办的要做好分散、分隔、防护、消杀等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及时公开疫情防控信息,让村民共同监督,严防因少报、瞒报、漏报或藏匿导致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加强宗教场所监管。定期对农村宗教活动场所防疫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做好信教群众思想工作,使其明白利害关系,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坚决阻断传播途径。四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发放“明白纸”、绘制宣传墙、张贴海报及微信、短信、“大喇叭”等,宣传防疫知识,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做好科学防护。
二、加强机构建设,补齐基础短板。农村群众有头疼脑热时,一般就近到村卫生室、私人诊所看病,而村医普遍专业水平不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短缺,直接影响农村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议:一是疾控触角向基层延伸。把农村基层医疗与疾控结合起来,加强对村卫生室、私人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对村医、私人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强化传染病、流行病知识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能力。各类药房要严格执行凭医生处方销售退烧药,避免个人私自购买。二是建立发热病例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将农村一线与各级疾控部门联结起来,便于监控疫情、做好“四早”。三是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专业和感染专业人员比例要求,配齐农村疾控和医院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并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加强队伍建设,补齐能力短板。目前,各级医卫机构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问题。从对某地的抽样调查看,市县两级卫健部门主管防控工作的同志,仅20.4%有医学背景,业务处室负责人仅50.5%有医学背景。
建议按照专业化、知识化要求,配齐配强专业防控队伍。一是调剂选配。各级卫健部门可首先在部门或系统内调剂,内部调整不能满足时,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选配。二是岗前培训。今后凡从事卫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应知应懂应会岗前培训,把培训考核成绩合格作为任职条件。三是应急聘任。应急状态下,可采取聘任或返聘的办法,聘用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岗位。
四、强化专家团队,补齐人才短板。切实加强高水平专家团队建设,为科学防控农村疫情提供决策参考。农村疫情防控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多学科,需要统筹研判,综合施策。
建议尽快建立“1+3”综合+专业团队。一是综合专家团队。由卫健部门牵头,吸纳疾控、医疗、检测、大数据分析、人口管理、科研院所、动物防疫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综合专家团队,为科学防疫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公共卫生防控专家团队。负责重大疫情监测、流调和现场消杀,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预警和处置能力。三是检测专家团队。快速准确开展病原鉴定。四是基层疫情预警团队。在各地选聘素质高、有一定水平的医护工作者,组建疫情预警队伍。负责捕捉疫情苗头,解决疾控基层“无腿”问题,畅通村与上级疾控对接网络,第一时间反馈疫情信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网络体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杨玉成指出,2021年年初,各地出现零星散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病例分布呈现局部高度聚集性,感染者主要来自农村地区。这说明农村地区是当前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必须迅速补齐防控短板,提升农村疫病防控能力。
为此,杨玉成建议:
一、提升管控能力,补齐防控短板。受传统生活方式影响,加上节日前后走亲戚、逛集市、办喜宴、爱串门等,容易成为冬季疫情暴发的风险点。
建议:一是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针对农村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做好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管控红白喜事,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取消不必要的文化、商贸、宗教活动,必办的要做好分散、分隔、防护、消杀等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及时公开疫情防控信息,让村民共同监督,严防因少报、瞒报、漏报或藏匿导致疫情扩散蔓延。三是加强宗教场所监管。定期对农村宗教活动场所防疫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做好信教群众思想工作,使其明白利害关系,做到不扎堆、不聚集,坚决阻断传播途径。四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发放“明白纸”、绘制宣传墙、张贴海报及微信、短信、“大喇叭”等,宣传防疫知识,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做好科学防护。
二、加强机构建设,补齐基础短板。农村群众有头疼脑热时,一般就近到村卫生室、私人诊所看病,而村医普遍专业水平不高,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短缺,直接影响农村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议:一是疾控触角向基层延伸。把农村基层医疗与疾控结合起来,加强对村卫生室、私人诊所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对村医、私人诊所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强化传染病、流行病知识培训,提高防疫意识和能力。各类药房要严格执行凭医生处方销售退烧药,避免个人私自购买。二是建立发热病例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将农村一线与各级疾控部门联结起来,便于监控疫情、做好“四早”。三是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专业和感染专业人员比例要求,配齐农村疾控和医院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并加强专业人才培训和应急演练。
三、加强队伍建设,补齐能力短板。目前,各级医卫机构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问题。从对某地的抽样调查看,市县两级卫健部门主管防控工作的同志,仅20.4%有医学背景,业务处室负责人仅50.5%有医学背景。
建议按照专业化、知识化要求,配齐配强专业防控队伍。一是调剂选配。各级卫健部门可首先在部门或系统内调剂,内部调整不能满足时,由组织人事部门进行选配。二是岗前培训。今后凡从事卫生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应知应懂应会岗前培训,把培训考核成绩合格作为任职条件。三是应急聘任。应急状态下,可采取聘任或返聘的办法,聘用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充实岗位。
四、强化专家团队,补齐人才短板。切实加强高水平专家团队建设,为科学防控农村疫情提供决策参考。农村疫情防控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多学科,需要统筹研判,综合施策。
建议尽快建立“1+3”综合+专业团队。一是综合专家团队。由卫健部门牵头,吸纳疾控、医疗、检测、大数据分析、人口管理、科研院所、动物防疫等方面权威专家组成综合专家团队,为科学防疫提供决策参考。二是公共卫生防控专家团队。负责重大疫情监测、流调和现场消杀,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报告、预警和处置能力。三是检测专家团队。快速准确开展病原鉴定。四是基层疫情预警团队。在各地选聘素质高、有一定水平的医护工作者,组建疫情预警队伍。负责捕捉疫情苗头,解决疾控基层“无腿”问题,畅通村与上级疾控对接网络,第一时间反馈疫情信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控网络体系。(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