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技新闻
中疾控论文:福建一布氏菌疫情由生山羊奶引发,提示食源风险
2021-08-06 21:54:06 作者:佚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最新一期披露了一起发生在福建省漳平市的布鲁氏菌病,疫情暴发时间为2019年4月到2019年6月,总共发现了6例确诊病例。调查表明,该流行病的传播链包括来自北方的一头被感染山羊,一个个体屠宰户,一个奶农,他们近距离接触传播;而未经消毒的山羊奶则感染了消费者。该论文的作者单位包括中疾控、福建疾控、贵州疾控等。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中国最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山羊奶和乳制品是布鲁氏菌病通过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而巴氏杀菌法可以完全杀死布鲁氏菌。不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和动物之间的流行病控制不足,是造成乳制品传播布鲁氏菌的主要原因。
论文指出,对布鲁氏菌病的非流行地区而言,防止输入型的受感染动物并增强从业人员和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论文称,必须加强跨地区牲畜检疫,食品安全检查和管理,以及从业人员和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2019年7月3日,漳平市报告在一个家庭中暴发了布鲁氏菌病,这也是漳平市报告的第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患者是母亲和女儿(患者I和II)。除了饮用由当地农民生产和瓶装的山羊奶外,她们没有其他的可疑接触途径,因此极有可能通过食源性感染。
漳平市在2011年(永福镇)报告过1例人类布鲁氏菌病,2017年(和平镇)也仅报告了1例,都是单一病例。当地的牲畜没有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的惯例。在2017年报告第二例病例之后,市级农业部门对牲畜中的布鲁氏菌病进行了全面调查。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建议,以确定流行病的来源和危险因素,并进行了现场调查。
当地疾控部门开始搜索漳平市的疑似病例。他们对疑似病例症状定义为:于2019年1月1日至7月3日之间出现多汗、疲劳、肌肉或关节疼痛的患者;症状可能伴有肝、脾、淋巴结、睾丸等肿胀;同时RBT测试结果为阳性。确诊病例定义如下: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1∶100;或疑似病例的血液、骨髓、粪便或其他体液中能分离和培养出布鲁氏菌。对隐性感染的定义:RBT测试为阳性,但未有临床表现。
搜索布鲁氏菌病例是通过检索病历、实验室检测报告以及当地医院访谈组成。疾控人员怀疑C先生家中产出的山羊奶是导致这次疫情的源头,研究者提取了从2019年1月1日至7月3日之间消费过从C先生农场产山羊奶的人的血样,C先生一家的血样。此外,疾控人员对山羊奶消费者的卫生习惯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对漳平市的猪、牛、山羊进行了检疫;对和平镇的奶制品加工和供应进行了检测;对和平镇的产奶山羊进行采样和检疫。
在病例搜索过程中,疾控人员总共对146人进行采样,发现了6例确诊病例。将其中一个血液标本进行培养,能培养出布鲁氏菌。所有患者均有疲劳症状,5例伴随发烧(占确诊病例83%),2例伴随多汗和肌肉酸痛(33%),1例呕吐、发冷和头痛(17%)。没有没有严重的死亡病例或隐性感染。患者男女比例为1∶5,其中包括3名工人、2名失业的家政人员和1名学生。病例来自4户家庭,均在C先生的羊奶销售范围内,同时未发现其他流行病学关联。 只有一名患者在4月出现症状,其余患者则从5月27日至6月12日发生症状。
除了进行猪内脏加工的患者V外,其他患者唯一可能的病原接触是生羊奶。对于患者V的同事和来自猪内脏的血液样本,RBT测试均为阴性,说通过猪内脏加工传播布鲁氏菌可能性很低。漳平市共有2个私营农场提供新鲜的山羊奶。 C先生的农场是一个家庭作坊,没有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C先生的奶山羊的3个采样标本的RBT呈阳性,而其他农场的样品测试均为阴性,这证实了感染的来源是C先生农场的奶山羊。
这次流行是漳平市牲畜中首次发生布鲁氏菌病疫情,需要进一步调查以发现感染的奶山羊的来源。调查发现,C先生的农场是一个封闭的铁制羊圈,因此山羊不能接触其他动物。由于C先生的山羊没有检疫证书,因此C先生可能购买了被感染的奶山羊。他拥有的最后一个奶山羊检疫记录是在2014年。2014年之后,C先生两次采购了奶山羊:2016年,有60只山羊是从漳平市附近的一个村庄购买的;在2017年,张平又从Y先生那里购买了2只奶山羊,其中一只很可能是被感染的山羊。山羊已经被宰杀并出售,相关人员的血清均为阴性。疫情发生时,奶山羊仍处于饲养状态。 C先生说,这些山羊“生长缓慢,牛奶产量低”。
对山羊生产商Y先生的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Y先生的山羊于2017年8月29日引发了漳平市和平镇的第一例布鲁氏菌病病例。2017年8月1日,Y先生从北部地区购买了15只山羊(具体来源尚不清楚),并用带伤口的手掌宰裸露杀了山羊,后患上布鲁氏菌病。当地检疫调查发现Y先生杀了或出售了大部分山羊,剩下的3头奶山羊中未发现布鲁氏菌病。在调查过程中,Y先生承认他将2只山羊卖给了C先生。尽管农业部门对牲畜中的布鲁氏菌病进行了全面调查,但由于C先生当天已离开,因此未对C先生的山羊场进行隔离,也没有找到被感染的奶山羊。
疫情暴发后,C先生农场的所有奶山羊都被宰杀并掩埋,建筑物也进行了消毒。疾控部门对漳平市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了培训,以加强诊断能力和布鲁氏菌病治疗。所有山羊育种者都接受了健康和卫生教育,并且对当地农民进行了有关使用个人防护和进行山羊检疫的培训,以减少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疾控部门还建议:食用过山羊奶的居民在疫情暴发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密切监测症状。
这次调查发现,输入的受感染山羊可能是导致当地布鲁氏菌病暴发的核心环节。近年来,中国的布鲁氏菌病主要影响地区已从北方的牧区和半牧区逐渐扩散到南方的非牧区。主要原因可能是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牲畜贸易增加,而南方的家庭作坊式的自由放养牲畜较多。但是,相关从业人员的隔离意识和使用水平都相对较弱,导致受感染的动物和产品从北向南大量涌入。调查发现,个体商人在购买、繁殖、出售和屠宰牲畜及其生物产品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强制性的隔离措施。从业者没有动力将其提交检查。因此,在非流行地区,防止感染动物的输入以及加强从业人员和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建议,政府应加强对跨区域牲畜运输的检疫和对当地疾病的筛查。
由于家畜中的布鲁氏菌病症状相对隐蔽,因此疫情控制更多地取决于从业者的积极配合。调查显示,基层的山羊饲养者预防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途径是兽医。因此,鼓励兽医部门与山羊饲养者联系,从而增强从业人员对牲畜隔离措施的认知和有效性。
近年来,食源性布鲁氏菌病在中国南方屡屡发生。受污染的乳制品是布鲁氏菌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福建漳平市居民普遍认为未经处理的生奶产品更有营养,但他们并不知道生奶产品可能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由于人们对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不高,低风险地区的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和管理,并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下载
相关文章

玩家评论